大众日报客户端刊文:《山东滨酷游九州州:培育世界优质蛋白源
一头牛、一只虾……已悄然带动成长出千亿级产业集群,成为全国畜牧优势产业区。
滨州牛肉产能120万头,肉牛屠宰能力和屠宰量均居全省第1位,牛肉产品占北京、天津清线席,列地级市第1位……
滨州的“牛”气从何而来?!11月11日至12日,第十六届(2023)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召开,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、企业家等800余人相聚滨州市阳信县,共话牛业合作新愿景,共谋牛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。
2022年,滨州肉蛋奶总产量91.37万吨,人均占有量233公斤,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.5倍;畜牧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84.76亿元,增速7.8%,增幅居全省第1位。2023年前三季度,滨州肉蛋奶总产量72.93万吨,畜牧一产产值135.72亿元,增速6.7%;畜牧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42.4亿元。
畜牧养殖转型升级。滨州拥有畜禽规模化养殖场1808家,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5.5%。养殖主体格局呈现出龙头企业引领、集团化发展、专业化分工等发展趋势,单场养殖规模大幅增加,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。牧原、瑞东等年出栏近2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相继落地投产,生猪养殖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
畜禽加工集群发展。2022年,滨州拥有畜禽屠宰企业58家,畜禽屠宰总产量170.61万吨,列全省第4位,屠宰产量占全省屠宰产量的9.61%;畜禽屠宰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分别达到70亿元、213亿元,列全省第4位;畜禽屠宰企业实现利税1.06亿元,列全省第3位。肉牛屠宰企业数和屠宰量分别占全省的30.51%和39.66%;肉禽屠宰能力和屠宰量居全省第4位,肉禽屠宰量7.32亿只,占全省的11.61%。肉鸡全省屠宰量前十强企业,滨州占据4席。
一年养一季,100多天的足期生长,亩产仅100斤左右,对比亩产动辄上千斤的工厂化高密度养殖,盐田虾更接近生态、自然;而看似“放养”的养殖模式、技术水平,都走在了国内乃至全球前列。渤海水产还成为国内对虾养殖企业中唯一获得世界养殖黄金认证——ASC认证的公司,具备了进入奥运会、全球五星级酒店的“身份”。
抓两头、带中间,构建完美虾产业生态。滨州市放大“虾贝虫藻鱼”特色优势,抓好上游水产种业、下游精深加工,带动养殖高效生态、品质提升。2022年,滨州水产养殖面积136万亩,生态渔业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。其中,贝类增养殖面积35万亩,年产量22万吨,获评“中国文蛤之乡”,正在争创“渤海贝仓”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。
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,让传统行业发展融入时代大势。“牛县”阳信创造“饲草种植——犊牛繁育——肉牛育肥——屠宰加工——牛肉预制菜——冷链物流——餐饮连锁——皮革制造——牛骨雕刻——牛副产品加工——牛文化展览——科创平台——牛业大学——有机肥还田”绿色循环全产业链,产业营收达600亿元,全县47万人中有12万人在从事肉牛行业。博兴县养虾面积达3.8万亩,养殖户达3600多户,其中占地面积2000亩的基地10个,年产量达2.8万吨,产值达15亿元。
阳信县也加快打造“牛肉预制菜之都”,仅福安食品公司今年开发预制菜产品就达30多个。目前,滨州从事肉制品深加工和预制菜制作的企业490家,年产量125万吨,产值152亿元。